打造核心领导力
发布日期:2014-08-07浏览:3370
-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课程大纲
 一、调研(了解层面评估):
 
 
 1.培训前,通过电话、邮件、问卷等形式(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与授课老师直接沟通),对企业概况及学员需求,做一个深入调研,以确保课程内容符合企业实际情况,更具针对性。
 
 
 2.依据确定的授课内容,调研学员听课前对培训内容的认知程度(了解层面评估表),以确保老师了解学员状态,把控好课程的深度,并为后续效果评估做基础资料。
 
 
 备注:调研部分根据合作机构及终端企业的需求而选择,另外需提前协商老师时间。
 
 
 
 
 
 二、授课(以咨询的视角讲授):
 
 
 破冰:
 
 
 1.为保证效果、增加授课的趣味性、互动性、参与性,采用团队竞赛的培训方式。
 
 
 2.进行团队分组,确定每组的队长、队名、口号。
 
 
 3.宣布课程进行中的团队比赛规则。
 
 
 
 
 
 第一章 领导力概论
 
 
 (一)理解领导和管理
 
 
 1.什么是管理
 
 
 2.管理的目标
 
 
 3.管理的职能
 
 
 4.什么是领导
 
 
 5.管理和领导的关系
 
 
 (二)领导者的角色认知
 
 
 1.领导者心态的五项修炼
 
 
 2.领导者角色转换—管理能力与业务能力
 
 
 (三)领导者风格的特点分析
 
 
 1.领导风格的分类
 
 
 2.控制型领导的特点分析及改进
 
 
 1)特点分析
 
 
 2)针对管理对象不同应如何改进
 
 
 3.分析型领导的特点
 
 
 1)特点分析
 
 
 2)针对管理对象不同应如何改进
 
 
 4.互动性领导的特点
 
 
 1)特点分析
 
 
 2)针对管理对象不同应如何改进
 
 
 案例分析:李先生该怎么办?
 
 
 
 
 
 第二章 提升部属工作态度领导力之-- --激励
 
 
 (一)了解激励
 
 
 1.员工激励的含义
 
 
 2.激励和绩效的关系
 
 
 3.激励的模式
 
 
 案例:激励警觉性试验的结果
 
 
 (二)激励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
 
 
 1.需要层次理论
 
 
 1)需要层次理论内容
 
 
 2)对需要层次理论的解释
 
 
 3)需要层次理论对管理工作的启示
 
 
 4)需要层次理论在管理中应用
 
 
 案例分析:潘传中为何跳槽
 
 
 2.公平理论
 
 
 1)公平理论内容
 
 
 2)公平理论公式
 
 
 3)员工个人贡献的考虑要素
 
 
 4)员工得到奖酬的考虑要素
 
 
 5)当员工感觉不公平时的情况
 
 
 6)公平理论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
 
 
 案例分析:小白为什么辞职
 
 
 (三)具体激励措施
 
 
 分组讨论:工作中的具体激励措施?
 
 
 (四)企业激励机制的建立
 
 
 1.了解员工需求(进行员工满意度调查)
 
 
 2.确认当前员工看重的需求因素
 
 
 3.确定具体激励措施
 
 
 4.将激励措施制度化
 
 
 案例分析:西门子公司激励机制的建立
 
 
 
 
 
 第三章 提升部属工作能力领导力之-- --在职训练(OJT)
 
 
 (一)如何理解在职训练(OJT)
 
 
 (二)确定在职训练(OJT)需求
 
 
 (三)在职训练(OJT) 的工作步骤
 
 
 1.制定训练计划----Plan
 
 
 2.训练的实施----DO
 
 
 3.训练结果的检讨----See
 
 
 (四)制定训练计划----Plan
 
 
 1.分析考核期内工作绩效差距
 
 
 2.确定需部属绩效改进的内容
 
 
 3.帮助部属制定在职训练(OJT)计划
 
 
 (五)训练的实施----DO
 
 
 1.讲解
 
 
 2.经验
 
 
 3.练习
 
 
 4.发表意见
 
 
 5.尊重
 
 
 (六)训练结果的评价----See
 
 
 1.员工对自我改善的结果作自我评价
 
 
 2.主管对部属的改善情况评分
 
 
 3.和部属面谈
 
 
 4.记录评价结果
 
 
 5.存档
 
 
 (七)建立员工在职训练(OJT)档案卡
 
 
 案例分析:高翔7月份在职训练(OJT)计划
 
 
 课程回顾与分享:学员的心得体会;学员的案例分享;老师的课程回顾与现场答疑
 
 
 
 
 
 三、问卷(反应层面评估):
 
 
 1.培训项目结束时,立即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,来收集受训人员对于培训项目的效果和有用性的评估。包括对培训讲师、培训科目、设施、方法、收获、特别是培训内容的看法。这个评估可以作为改进培训内容、培训方式、教学进度等方面的建议或综合评估的参考。
 
 
 2.依据授课内容,对学员听课后的感知情况,进行课程后评价并统计结果。将评价数据与培训前调研数据做比对,以此来确定学员在培训前、后,对知识掌握的提高程度。通过培训前后的数据对比,将培训效果的基本价值直观体现出来,避免培训后看不到效果的尴尬,让企业领导看到实实在在的培训效果,有利于培训主管开展工作。
 
 
 3.问卷结果由合作机构或者终端企业汇总,并提供给培训讲师一份汇总版评估表。
 
 
 备注:问卷部分根据合作机构及终端企业的需求选择,可用机构或企业的评估问卷。
 
 
 
 
 
 四、考试(学习层面评估):
 
 
 1.培训课程结束后,采用书面考试和课后作业的方式,考查学员对课程内容的实际掌握情况。考试环节的设计,可帮助学员对培训内容整体回顾、总结、消化,并与自己实际工作对接。
 
 
 2.考卷结果由合作机构或者终端企业汇总,并提供给培训讲师一份汇总版。
 
 
 3.作业部分是培训现场的延伸,引导学员通过所学知识结合工作实际,对作业题进行深入分析、思考,对作业题中出现的场景,找出更优的解决方案,提高参训者由知到行的转化能力。
 
 
 备注:考卷及作业部分由培训师根据课程内容针对性设计。
 
 
 
 
 
 五、跟踪(行为层面评估):
 
 
 1.培训项目结束后三个月,为行为改善期。讲师针对本次授课内容,提出行为层面的改善点,学员对照需改善点的差距,提出改善措施,并由企业跟进检查改善情况。由受训人员的上级、同事、下属或者客户观察他们的行为在培训前后是否发生变化,是否在工作中运用了培训中学到的知识,确保学员工作技能的提高。这个层次的评估通常需要借助《行为改善措施表》,来记录学员培训后在实际工作中的行为变化。
 
 
 2.行为层面的评估是考查培训效果的最重要的指标,也需要企业投入较多的精力。
 
 
 备注:《行为改善措施表》由培训师根据课程内容和企业对学员的要求针对性设计。
 
 
                
 
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
    


 
	                
	                    
	            




 请输入正确的用户名
请输入正确的用户名
					 
				 
				